首页
认知长江
新闻中心
招生信息
就业创业
教学部门
职能部门
川港交流
教育资源
人才培养
【本网消息】(继教院 郭中海 报道)通过上个月在水井坊街道辖区内开展的垃圾分类宣导需求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活动统计,数据结果反映出居民们普遍还存在着分不清具体的分类实践标准问题,比如:过期化妆品是有害垃圾还是其他垃圾?为什么用过的纸尿裤、湿了的纸巾属于干垃圾?交子社区再度邀请我院师生环保社团、香港之友协会信工分会的志愿者师生们在10月16日前来服务有关垃圾分类标准的专场讲座。
“易腐烂的垃圾属于厨余垃圾,像残羹剩饭、枯枝败叶等;但椰子壳、榴莲壳、海鲜类的生蚝、贝壳类、大棒骨等因为质地坚硬不容易腐烂,属于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主要是一些有回收价值的物品,比如纸壳、易拉罐等。”我院阚波教授就“垃圾分类怎么分?每类垃圾有什么划分标准吗?”向在场的五十多听众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补习。并现场对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进行了提问与解答。阚教授还告诉了大家一些划分标准的小窍门,如有害垃圾的口诀为“药(要)油(有)电灯”,可回收垃圾则可以记为“衣、纸、塑、玻、金”。
志愿者同学们也积极给居民们介绍垃圾四分桶分别对应的垃圾分类。
“很多居民也觉得垃圾分类没必要学,其实这里边的知识比想象的要复杂。”当地社区王凤蓉书记说。她表示,交子社区在辖区内传授垃圾分类宣教知识,并设置智能垃圾箱,垃圾分类投放到智能垃圾箱可以兑换积分,凭积分还能换生活用品,就连整个水井坊街道都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居民群众也积极参与、配合。
活动收尾阶段,面对社区工作人员再次邀请我方协助继续推进当地垃圾分类工作的请求,志愿者的带队老师潘媛表示:“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分类意识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本着’校社共建、合作共赢’的青年志愿者公益服务理念,我们长江学院在交子社区响应和贯彻国家政策的工作中,愿意竭诚支持并设计和执行更多措施,来帮助居民们做好各自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
【责任编辑:刘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