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认知长江
新闻中心
招生信息
就业创业
教学部门
职能部门
川港交流
教育资源
人才培养
川港两地的青年交流正在持续升温。
8月8日,香港中环的南华大厦9楼,小小的会议室因为一群四川客人的到来而显得热闹异常。
3名来自汶川八一中学的小朋友,还有12名来自阿坝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在这里和香港本地的师生面对面交流。
“初中孩子来这里,这还是第一次。”活动组织者,四川之友协会(香港)会长韩瑾笑着说。
由“四川大学生香港行”、“香港青年学生来川交流”、“香港大学生来川实习”组成的川港青年学生互动交流活动,截至到2018年6月,共组织了181批省内65所高校的2715名学生到香港。8日举行的这场活动,也是其中之一。
韩瑾是这些交流活动的推动者。作为一个在香港成功立足的四川人,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川港两地青年学生的交流,希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香港行,接触体验经历不一样的人生,经香港而行远方,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栋梁之材。
开阔视野
2715名学生到香港学习交流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倘若鱼鸟不知海天有多辽阔,志向又从何而来?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香港行,接触、体验、经历不一样的人生,经香港而行远方,开拓视野而立观世界之志向。”这是韩瑾推动学生香港行最初的想法。
毕业于四川财经学员(现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的韩瑾,1993年来到香港,在香港股市打拼20多年,是众人口中的“香港巴菲特”。他喜爱给别人介绍自己的四川“出身”,说自己是“老成都”,2010年更是在成都投资创办了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学院70%的生源来自农村,香港行公益项目想帮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2011年,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把“大学生香港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了社会实践学分认定。韩瑾在香港尖沙咀繁华商业区设立了学生访港栖息之地——“长江之家”。
尔后,这个“香港行”活动,在四川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内容扩展为如今的川港青年学生互动交流活动,学生也扩到到川内其它高校。
七年过去,除了组织学生到香港去,截至2018年6月,还组织了四川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赴港交流173余人次,接待了香港24所高校,小学11所,社团6个、80批次合计2100名香港学生来川交流学习和实习。
四川之友协会(香港)会长韩瑾
探索青年交流新模式
职业人才培养上开展深度合作
两地青年交流,在经历了最初的活动互访后,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交流实习、合作创业以及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上。
从2013年开始,每年都有香港的学生来四川实习。今年有30名香港学生过来,主要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公开大学等香港高校。
“我们会安排他们去逛春熙路、锦里,让他们去看四川的变化,也会带他们去一些贫困地区做公益,让他们对祖国发展的方方面面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加深对祖国的感情。”韩瑾说,每一个来过四川的香港学子回到香港都会成为四川的“形象代言人”。
在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还有一个“川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鼓励香港学生在这里创业。目前,已经有6个香港青年创业团队入驻。
“我们还联合了省内高校和香港高校联合开发课程,让四川的老师去香港授课。”韩瑾告诉记者,教学合作是目前正在探索的青年交流新模式,他们已经组织香港明爱专上学院、香港职业训练局等院校130余名学生来川修读《中国金融服务概论》、《汉语普通话研习与文化交流》、《光传输技术》三门带学分的课程。
除此以外,在职业人才的培养上,今年5月11日,包括长江职业学院在内的六所川内的职业院校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签订了院校及专业合作协议,确定在轨道工程、建筑工程、资讯工程、航空工程、金融科技及金融工程、AR/VR技术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原文链接: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from=iosapp&id=1148252&userId=not_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