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卫视:川港十年情|科教合作 桃李芬芳

2018-05-29 325
字号:
分享

四川与香港历来交往密切,各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香港同胞迅速驰援,川港两地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此后的十年里,双方更是在经贸、教育、医疗、文旅等更多领域展开稳固合作。现在,川港两地的合作交流成效如何?双方又如何共创新契机,发力新领域?从今天起,本台推出系列报道《川港十年情》,回顾两地合作历程,展望美好未来。

香港小伙杨毅康在成都的公司上个月正式开业了,十年来,像杨毅康这样来川创业的香港青年还有不少。青年一代是创造未来的生力军,在推动青年教育交流互访上,川港两地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今天的报道,我们就从两地青年说起。  

成都 川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  
  眼前这位香港小伙叫杨毅康,21岁,正在成都求学的他,刚刚创办了云图映画传媒公司。

三年里,参加过数十次川港青年学生交流活动的他,借助交流,对四川的经济、社会、文化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也有了越来越深的感情。最终他决定,留在四川创业。 

据杨毅康回忆,当时他参加了一个川港青年的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发现了很多机遇。  

杨毅康参与的这些交流活动,是位于香港的一个名为四川之友的协会牵头组织的。  
  香港 四川之友协会
  2012年,一批喜欢四川或有着四川背景的青年成立了这个协会,2013年,它就得到了香港特区政府的资助,一直致力于为川港两地青年交流、互访、学习、就业搭建平台,在他们看来,这样的青年交流,蕴藏无限可能。  

四川之友协会(香港)会长韩瑾介绍,这个协会可以促进两地青年一些职业对口交流。有了交流,又如何将交流推向更有实质性的发展呢?

位于四川长江职业技术学院校区内的川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就是川港两地政府在2017年专门搭建的孵化器。这里也正是杨毅康创业的地方。与杨毅康一样,目前已经有4家香港学生创办企业,园区为他们提供一站式服务。

据四川长江职业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唐旭辉介绍,当时一共建设了8个川港合作的实习实训中心,包括有创业汇、双创社区、港生驿站等基础条件,让香港学生和内地学生携手共同创新创业。

除了青年交流,十年里,四川和香港的高校在科研上也加深了合作。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创建了全球第一所以防灾减灾及重大灾害危机管理为研究方向的学院。这一学院,在日后的雅安芦山地震、云南鲁甸地震中,发挥出了科学应急支援的作用。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柯瑞卿提到,川大的优势在于它有医药学、工程学、社会科学、公共政策学等等,几乎涵盖了灾难科学的所有方面。而香港理工大学有着全球最好的建筑环境学以及土木工程学,同时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方面也很优秀,所以两所大学合作,能起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去年9月,四川还与香港八个教育部门和机构进行了交流,签署了《川港职业教育联盟合作备忘录》等项目。而截至今年4月底,两地已组织65所四川高校的2685名学生赴港学习交流,组织17所香港高校的1917名学生来川交流与实习。 川港友好姊妹学校共计34对,涉及两地学校68所。教育科研上的深化合作,将为川港两地的莘莘学子,创造更为广阔的明天。

原文链接:http://kscgc.sctv.com/sctv/redian/2018/05/06/350095_shared.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