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建校于2010年,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类专科层次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校秉承“细节、专注、责任、创新”的精神,遵循“以人为本、打造品牌、争创一流、走向国际”的办学理念,坚持“专业建设差异化、人才培养品牌化、办学发展国际化”的办学思路,致力于“多元办学、工学结合、衔接贯通、服务社会”的办学模式,着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建成“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美誉度高,综合实力稳居四川民办高职院校前列”的职业学校而不懈奋斗。

学校位于成都市东三环十陵立交外侧、来龙地铁站旁,现有全日制学生1.6余万人。学校下设智能工程学院、商贸与融媒体学院、智慧城市与低空应用学院、智慧健康与管理学院,开设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宠物医疗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护理等55个专业,组建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物流管理、大健康等9个专业群。

学校先后成为四川省首批及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四川省首批研学实践系列标准试点单位、四川省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四川省首批川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基地、职业技能竞赛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成都集训基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等。拥有全国技术能手1名、全国轻工技术能手4名、四川技能大师1名、四川省技术能手3名、成都市技术能手1名、省级优秀教师2名、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省级民办高校优秀教师团队2个。

近年来,学校传承红色基因,思政育人卓有成效。学校获批第一届“四川省文明校园”。学校当选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智慧城市与低空应用学院(原教育与设计学院)被教育厅批准为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四川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标杆院(系)。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工作队伍,搭建新的思政育人平台,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获批第一批全省高校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培育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两门课程获批四川省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示范课,“建筑室内设计”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涉税事项处理》等7门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健康课程思政课程群教学团队”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临床护理课程群”“移动网络基础实践”两个案例获评省级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学校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强化。教师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民办高校“优秀教师”、四川省民办高校“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等称号。获批四川省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工作站1个(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成都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杨金焘包装设计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评四川省民办高校2023年优秀教师团队2个(“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师资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师资力量显著增强。教师获第三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四川赛区决赛一等奖、四川省首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一等奖、首届川渝青年教师风采大赛一等奖,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学生在各类赛事中成绩斐然,屡获佳绩。在省级本科高校大学生竞赛项目里表现突出,2022年获奖119项、2023年获奖424项、2024年获奖542项,位居省内民办高职院校首位。其中,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银奖、铜奖(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赛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一金两银三铜、国赛铜奖,“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金二银七铜,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四川赛区特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全球总决赛二等奖,“中银杯”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41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学校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以育训结合、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学校发起成立成都汽车软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参建全国海丝跨境物流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40个。“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与信息大类+计算机类+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被教育厅批准为四川省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单位。与烽火通信共建四川省第一家烽火光通信人才孵化中心,与华为公司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与华西期货共建全国首个高职院校内的省级期货投教基地,与新华三集团共建新华三网络学院,建设海渡机器人产业学院、立讯精密产业学院、顺丰智慧物流产业学院等,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学校被中国工业报社、万企千校平台评为“中国产教融合百强院校”。学校获得四川省民办高校产教协同育人成果奖三等奖2项,获评重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2020年产教融合优秀成果,多项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入选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4.3万余名优秀人才,一大批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中坚力量,其中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劳动模范田官元等杰出校友。学校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推动就业与人才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被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批准立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31项,与3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企业、岗位实习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拓展线上线下招聘渠道,加大就业精准帮扶力度,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定,7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成都工作和学习。长江学子以其务实、勤奋、高素质、强能力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

学校立足于服务四川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接四川省“15+N”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以育训结合、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打造成都工匠。服务社会民生需求,面向企事业单位职工、产业工人、复转军人、离岗再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开展各类培训鉴定数万人次。服务“精准扶贫”战略,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省直部门及中央在川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考核评价中取得综合评价为“好”的成绩(最高等级)。近年来,学校被确定为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人才基地、成都市劳务品牌培训项目定点培训机构、成都市就业服务定点培训机构、成都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承训机构、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等。学校2024年成都市技能人才评价机构试点信用评估获得最高等级“5A”结论。

学校大力推进川港教育交流与合作,形成 “三个全国领先”,川港青年交流的规模、深度、广度及形式领先;领先开展香港资历架构下的课程合作;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川港合作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现已累计组织香港61所高校及机构,234批3535名香港青年学生来川开展专题交流;已组织四川省65所高校,220批3165名学子到香港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学校是省委统战部、省港澳办、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授予的首批川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基地,四川省教育对外交流中心港澳台工作部在学校挂牌。已构建川港青年互访交流,香港青年来川实习,香港青年来川蓉就业创业,搭建川港教育合作平台,对港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五个相互贯通融合的工作模块。学校成功申报实施6个教育部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项目,承办首届川港职业教育论坛,相关工作案例连续多年入选《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学校发起成立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川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牵头成立蓉港青年交流协会,推动成立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联盟并担任川方秘书长单位,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等开发实施多门学分课程。川港两地政府部门累计到校调研、考察、座谈50余次,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刘锦(原)、四川省政协主席田向利、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先后来校调研指导有关工作。

(2025年10月修订)

学校介绍组织机构学校领导长江视频校园图片VR全景校园联系长江校长信箱
 
认知长江  ABOUT CHANGJIANG
   ...